文|阿泉
“看完狂飙之前不看微博了,热搜怎么老剧透啊?”
相信很多观众和脱口秀演员徐志胜的心情一样,时不时就被各种社交平台剧透了《狂飙》的关键剧情。
对于《狂飙》这种犯罪悬疑题材的作品,角色似卧底,似内鬼的双面身份更如同一把勾子,吸引着观众。
但它的热搜并没有放过观众,多个高位话题,直接剧透了关键剧情。
尤其是从#张彪是狂飙第二个内鬼#开始,#黄瑶卧底#、#杨健是狂飙的第三个内鬼##高启强死刑#……整个话题就彻底放飞了,像是老师的考前重点,早早划出了看点和悬疑点。
很多观众稍不留意,就被剧透,直接影响了剧集的观感。
这种“剧透式热搜”并不多见,或者说,能引起大众如此激烈情绪的并不常见。很大程度上,这种形态来自剧集《狂飙》自身的火热——网播数据创下平台最高纪录,网络话题讨论量达到上亿量级……
只是用这种关键剧情作热搜话题,对于剧集而言,到底是帮助,还是负面呢?不同题材的剧集作品或许有自己的属性设定,对于这种“剧透式热搜”,到底有何点解呢?
“剧透式热搜”并非《狂飙》首例,但只有自身热度足够的剧集,才会让网友们“害怕”这种“热搜话题”。
在此之前,网剧《隐秘的角落》《沉默的真相》,电影《复仇者联盟4》均有类似情况。
在剧集《狂飙》中,不少角色有着亦正亦邪的设定,因此在谜底正式揭晓之前,总有很多可能性。作为一部扫黑剧,找出其中的“保护伞”,成为不少观众的观剧趣味之一
第一个内鬼随着剧情推进,被揪出来的时候,当时的话题仍是#第一个内鬼#,尚未同步追到该内容的观众,若能控制住自己的拇指,不会因此被剧透。